冷庫建設熱潮仍在持續,盲目建設冷庫肯定不可取,冷庫投資亟須回歸理性。每個冷庫的投資建設主體在建庫之前,應該多問幾個問題。
冷庫建成后的潛在客戶有哪些?
冷庫周邊還有哪些同類型冷庫?
冷庫的地理位置有沒有競爭力?
冷庫信息系統能否支持新業務?
冷庫標準是否達到食安的要求?
冷庫資質證照等是否合規合法?
以及,更重要的核心問題——冷庫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營?運營能力是否跟得上?
未來冷庫建設該何去何從,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冷鏈人思考。綜合來看,冷庫建設主要有以下大趨勢:
第一,站位要高,冷庫首先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載體,是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的轉化器,是城市消費者離不開的大冰箱。因此,冷庫建設要合規、貨品要合法、運營要規范,庫內衛生要達標、冷庫安全要放在第一位。
第二,看清冷庫全生命周期成本,不要只算眼前賬。冷庫項目從拿地建設到后期運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這其中除了拿地和建設成本外,日常的折舊、空庫招租、打冷費、設備維護升級、人員薪資、庫存周轉等也是不得不重視的軟性成本。
第三,冷庫建設標準會越來越提高。尤其是隨著冷鏈行業標準化、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,建造高標準冷庫成為行業共識。高標庫已不僅僅局限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,優質農產品產地、港口碼頭等都是需求場景。
第四,冷庫建設成本會越來越高。隨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,建造冷庫投入巨大、回收周期長、運營成本高,企業需根據實際需求審慎決策。目前來看,央企、國企、有資本背景的物流地產商等可能更適合參與其中。
第五,冷庫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。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1-2年內,在一線城市、新一線城市,以及冷鏈流通節點屬性比較強的二線城市,高標冷庫之間的價格競爭不可避免,更不用說標準不高的其他冷庫。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標庫扎堆建設,存量冷庫市場需求無法滿足。
第六,冷庫建設定制化。從目前的行業調研數據也可以看到包括區域中轉倉、配套加工倉、中央廚房等多種功能性倉庫發展勢頭良好,能夠滿足企業的各種定制化需求,收到更多需求客戶的青睞,千庫一面的格局將會被打破。
第七,冷庫運營是短板。如何利用好現有冷庫資源,盤活各類資源物盡其用,在滿足業務運作及發展需求的同時,提高資源利用率,減少投入浪費,是未來發展又一亟待關注的問題。冷庫的專業運營人才缺乏是擺在所有從業者面前的難題。
第八,園區化和智能化冷庫是趨勢。單一冷庫可承接的業務需求有限,從過去的單一溫區到現在的多溫區,已經看到冷庫的變化,未來的冷庫一是會向園區化衍變,體現集群優勢和多要素協同優勢。同時,在智能化、數字化方面落下的功課要加快補上,當前的冷庫市場還是勞動密集型作業,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。(來源: 中物聯冷鏈委)